2010年, 第2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3-04
  

  •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 罗福龙, 王建功, 赵汀, 夏颖, 祝彩霞
    物探装备. 2010, 20(5): 281-285,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本公司装备事业部近几年在新引进的仪器功能开发和创新应用研究中形成的地面设备自主维修、设计缺陷设备的技术改造、站单元测试分析平台研制等几项特色技术,并通过实例展示了这些自主创新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 钱宇辉
    物探装备. 2010, 20(5): 286-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在新型仪器的开发过程中设计并实现了专用的地震数据传输协议,专用的地震数据传输协议的拥塞控制机制使用了改进的AI MD算法。本文介绍了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特点、一种用于拥塞控制改进的AI MD算法以及在新型仪器地震数据传输网络中应用改进的AI MD算法的效果。文中验证了专用地震数据传输协议的正确性、稳定性和公平性,说明改进的AI MD算法能够较好地实现地震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公平性。
  • 甄建光, 曹凤海, 易昌华, 刘晓军
    物探装备. 2010, 20(5): 289-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车辆综合监控预警系统由车载监控预警终端设备、监控中心服务器、车辆监控客户端三部分组成。车辆监控客户端包括Client/Server模式的客户端软件,是本文重点讲解的部分。该软件主要功能:对登陆用户所辖车辆的实时监控、分析、处理,对感兴趣车辆的重点监控,模拟车辆轨迹回放等。
  • 李富贵, 万连顺, 门玥聪
    物探装备. 2010, 20(5): 296-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讲机电池的性能直接影响对讲机的使用效果,如何能方便、快捷地对其性能进行检测是对讲机使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讲述了研制野外常用的MOTROLA对讲机电池测试仪的基本思路、电路原理及技术指标等。经实际使用证明测试仪性能稳定、实用性强、精度高、适应范围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对讲机电池检测的难题。
  • 交流与探讨
  • 李海军, 李亚夫, 王长春, 李海峰, 周祖彦
    物探装备. 2010, 20(5): 299-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介绍了气枪震源的工作原理,然后通过对船体的结构、船舶上安装的设备以及所选择的船体实际测量为依据,讨论了可能产生的船体损坏因素和量化程度,最后根据主峰值应用经验公式,计算出不同气枪震源与船体保持的安全距离。
  • 周阿群, 孙乐意, 杨素景
    物探装备. 2010, 20(5): 302-304,3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简单介绍Shot ProⅡ编、译码器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编、译码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并结合电路原理图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造成故障的原因,以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 王旭辉, 庞长永
    物探装备. 2010, 20(5): 305-3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经常用到的文件传输协议FTP,特别是该协议在408 UL仪器系统中的应用。将外部计算机通过FTP软件工具与408 UL系统联机,即可通过外部计算机来对408 UL系统内部的HCI进行操作,同样可以利用FTP软件查看仪器NAS磁盘以及进行一些相应的操作。文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FTP实现上述功能,以及在使用中的一些技巧。
  • 张小柱
    物探装备. 2010, 20(5): 309-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hot Pro系统是近几年来在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遥爆设备之一,该系统在编码器状态时有三种选择方式:普通方式、主编码器(Master)方式、从编码器(Slave)方式。其中普通方式在生产中比较常用,但在通讯困难地区及一些特殊的施工方法中,其主、从工作方式则具有更强的实用性,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了便利。如:多台仪器联机生产、通讯困难时利用中继保证信号畅通等。本文主要阐述了Shot Pro遥爆系统主、从工作原理和一些具体应用实例,以供同行们参考。
  • 朴金山, 张琳, 刘鸿飞
    物探装备. 2010, 20(5): 314-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RIES仪器的数据记录顺序是先记录到主机硬盘,然后再记录到磁带,而且记录到主机硬盘中的SEG-Y格式与磁带的SEG-Y格式是不一样的,这样现场处理人员就不能对硬盘中的数据直接进行处理,因此硬盘中的SEG-Y格式与磁带的SEG-Y格式的转换和数据打包软件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也介绍了ARIES仪器磁带机软件独特的快速擦带功能和数据信息的读取与回放的功能。
  • 经验举荐苑
  • 王兰萍, 付志军, 赵兵
    物探装备. 2010, 20(5): 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秦承明
    物探装备. 2010, 20(5): 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马立宗, 殷耀忠, 杨萍
    物探装备. 2010, 20(5): 319-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白克宇
    物探装备. 2010, 20(5): 320-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牙力坤·托乎题
    物探装备. 2010, 20(5): 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IT与装备
  • 刘贵荣, 王兰萍, 王晓琦, 黄文成
    物探装备. 2010, 20(5): 322-324,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阐述了基于NAS网络硬盘的数据存储技术,借助于网络实现物探测量作业部与测量项目组之间数据资料传递存储,通过用户权限设置实现技术支持资料和质量控制资料传递,方便野外测量项目组技术资料获取以及质量控制中及时对野外数据进行复算检核,以及在日常办公中的打印服务、磁盘映射等应用。
  • 史作法, 严文生, 郑志刚
    物探装备. 2010, 20(5): 325-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自编程序从物探施工设计AutoCAD图中批量提取激发点坐标来生成坐标数据表,再在SSOffice中一次性进行激发点理论设计入库的方法,使复杂施工区的设计简单化。
  • 重磁电技术
  • 孙卫斌, 郑莉, 王亚波
    物探装备. 2010, 20(5): 328-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在西部油气新区勘探工作中,MT勘探成为油气前期勘探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除发挥在短期内进行探边摸底、选坳定隆的作用外,配合地震资料进行主要目的层综合研究、综合分析也成为MT资料进一步发挥作用的一方面。本文结合西部WW盆地MT勘探资料,主要就MT资料所揭示的超低电阻率异常分布特征进行了模型模拟分析,对石炭系目的层低电阻率成因进行了推测,为油公司确定新的勘探靶区提供依据。
  • GPS技术
  • 关玉东, 李永兵, 丁文利, 吴绍玉, 史小奇
    物探装备. 2010, 20(5): 331-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南亚地区浅海过渡带区域地震勘探项目比较活跃,是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过渡带项目的增长点之一。本文针对近几年项目运作的状况,结合最新的定位技术,对现有项目中使用的测量导航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 张建恩, 刘亚宁, 江瀚, 龙梅
    物探装备. 2010, 20(5): 335-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徕卡System1203全站仪数据存储方式、数据格式生成方法及ASCII数据与徕卡System1203全站仪之间、徕卡System1203全站仪与徕卡TPS1100系列全站仪之间数据交换的方法,以供同行使用徕卡System1203进行测量作业时参考。
  • 学苑与信箱
  • 王春田, 王文争
    物探装备. 2010, 20(5): 339-3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408 ULS采集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入手,重点介绍了该系统在滩浅海过渡带施工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与陆用400系列采集设备的对接方法、与428XL主机配套使用的方法,并给出了使用该设备的注意事项。
  • 新产品介绍
  • 朱俊波, 张立山, 韦秀波, 郗富昭
    物探装备. 2010, 20(5): 342-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DigiSTREAMR采集系统是ION公司生产的24位海上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应用了当前领先的技术,其固体的凝胶电缆使收放过程变得容易。本文介绍了整个采集系统,包括水上设备和部分水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