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3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4-25
  

  •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 岩巍
    物探装备. 2025, 35(2): 71-74,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5年国内勘探市场的主力采集仪器设备由有线系统逐渐更替至节点系统。节点采集系统具有施工人工少、采集脚印小、观测系统随时可变等优点。随着各物探作业团队使用熟练度上升,设备收放效率不断提升,现场作业的瓶颈逐渐转移至震源激发环节。传统依靠电台人工播报,手动操作井炮激发的编译码器控制激发方式远远不能适应“节点时代”。对此,各物探装备公司和物探作业公司根据生产组织习惯和工区特征开发了针对不同问题的井炮高效激发设备。特别是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针对性地研发出一系列作业方法和作业系统,形成了支持可控震源、气枪、传统电雷管和数码电子雷管混合激发的综合作业平台。本文主要就井炮高效激发系统进行介绍。
  • 孙军和, 孙永峰, 周玉明, 王荣, 董海宝
    物探装备. 2025, 35(2): 75-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极寒天气条件下,可控震源遭遇诸多技术瓶颈。本文详细介绍了一款创新性的可控震源智能升温控温装置,其内部精心构建了多个功能模块,依托先进的温度数据实时处理系统以及精密的逻辑控制算法,突破性地实现了低温启动时的智能防护、系统自主升温精准控制等核心功能。一系列严格测试充分证实,该装置即便身处极度严寒环境,依然表现卓越,成功攻克可控震源启动难关,大幅提升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为寒带工区施工设备技术革新注入强劲动力,有力推动了行业进步。
  • 刘金中, 余丹逵, 季颖, 刘庆川, 赵力辉
    物探装备. 2025, 35(2): 80-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液压驱动马达是可控震源驱动系统的核心执行元件,目前主流可控震源所使用的驱动马达型号多为丹佛斯H1-B-160型驱动马达。在拆装维修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维修空间狭小操作不便,人工搬运起升费时费力,对准同轴难等问题。由于维修人员的体力与经验的差异,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维修效率和质量,同时伴随着一定安全隐患。基于此笔者所在单位研制了一种可控震源驱动马达半自动化拆装平台,旨在通过引入一种半自动化的操作方式来代替纯人工操作,提高驱动马达拆装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本文将对该平台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效果进行阐述。
  • 黄玉峰, 刘志刚, 郝磊, 宋晓伟, 徐小刚
    物探装备. 2025, 35(2): 84-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面临针对深层油气勘探地震信号能量弱,信噪比低,频带窄,成像精度低等技术挑战,增强激发源的激发能量是提升深层反射信号能量和信噪比的根本手段。针对陆上可控震源技术面临的技术挑战,完善和提升低频可控震源激发技术是目前的首要研究任务。可控震源技术的发展和提高都紧跟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目前油气勘探面临“双复杂性”技术现状,积极攻关深层、超深层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和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这就对目前尤其地震勘探激发主流装备—可控震源技术提出了新的技术挑战,对可控震源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增能降噪,增频降变,增精保真”。低频可控震源激发技术是低频地震勘探技术的基础,也是深层、超深层地震勘探技术的根本。可控震源隔振技术是可控震源关键核心技术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可控震源振动器结构及隔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可控震源隔振技术的技术现状和性能特点,分析可控震源隔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振动能量下传率的计算方法。同时,列举对比几种可控震源的隔振系统的结构和隔振器的选型,最后剖析了可控震源隔振技术当下遭遇的关键技术瓶颈与障碍,并分享了作者对该技术现阶段的发展态势及性能提升路径的个人见解与思考,期待能为震源科研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技术探索中提供一定的辅助借鉴,助力相关研究的推进与深化。
  • 王慧, 李铮铮, 徐伟, 曹淑文, 黄菲
    物探装备. 2025, 35(2): 90-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Quantum节点地震仪器单点多道敲击方法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大道数敲击方法。该方法需提前测量敲击场地,根据测量成果建立敲击工程,敲击参数写入Quantum采集站,敲击前围绕单个测点紧密相连布设12个Quantum采集站,单条敲击测线节点布站数量不超过所有下载柜单次下载数量,多个测点同时敲击,在节点数据下载过程中,数据处理软件TX1自动提取Quantum节点采集站内部GNSS坐标关联测量坐标,形成和野外实际布站相同的道序,单个测点上12个采集站道序一致,通过初至波形能简便快速地挑选极性异常站体。
  • 李猛, 张晓峰, 刘永正, 刘广宁, 冯强
    物探装备. 2025, 35(2): 95-99,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洋节点勘探业务蓬勃发展,其配套的附属勘探设备种类更加多样。为了提升海洋节点设备的标准化管理水平,海洋物探分公司研发出节点设备管理软件。本软件使用构建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的技术框架WPF技术,非常适用于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的开发。本文详细介绍了该软件涉及的业务活动、标准化信息录入、用户管理和设备信息管理等功能,为以后海洋节点设备管理软件推广和使用提供基础。
  • 王瑞贞, 崔宏良, 邓志文, 刘志刚, 程展展
    物探装备. 2025, 35(2): 100-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横波震源的不断发展,横波地震勘探技术得到了探索性应用。由于横波速度低,穿过地层的时间长,对地质构造特别是含气地层的描述更精细。近年来不同探区开展了大量的横波勘探工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仅在局部地区见到了成效,整体资料品质还达不到期望程度。针对影响横波激发效果的因素,本文基于横波弹性波动理论,利用垂直压力和水平力,分析改善横波激发效果的因素。通过HT盆地实际资料的验证,表明土壤剪切力和可控震源输出地面力是两个重要因素,可以影响横波资料品质,结合实际资料进行了验证,能为横波可控震源勘探资料品质的改善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 交流与探讨
  • 胡勇, 孙军和, 赵欢, 张哲凡, 南涛
    物探装备. 2025, 35(2): 105-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物探技术的发展,地震队普遍采用了高效采集方法,使用的可控震源数量成倍增加,日均产量不断创新高。然而,可控震源项目在实际生产中始终存在着成本高、生产效率低、通讯不畅以及安全等主要问题。近年来各公司试图通过技术手段开发智能化自动化的系统软件及其相关配套设备来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新技术如IPM系统、VAG系统、HyperSource系统和USM系统以及全方位智能感知安全防护系统等在可控震源上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全方位智能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
  • 代伟平, 邓艺, 张志锋, 郭智慧, 周家宇
    物探装备. 2025, 35(2): 110-113,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震勘探作为油气资源开发的关键手段,在复杂地表环境、地下构造及海量数据处理等挑战下,标准化成为提升勘探效率的核心驱动力。标准化贯穿生产、管理、技术各环节,是联系各部门的纽带,也是提升质量、效益的基础。当前地震勘探面临地表复杂化、地下构造精细化、工农矛盾突出、数据处理庞大等难题,而标准化体系滞后、人才短缺等问题进一步制约发展。强化标准化可形成统一应对策略,优化流程设计、数据处理及技术方法,推动技术创新。通过建立标准化设计、野外流程、数据处理模块及观测系统,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与质量,日均生产炮数大幅增长,并在复杂地区实现技术突破。标准化与科研成果结合,如检波器组合高差优化,有效解决传统标准脱离实际的问题。未来需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地震勘探在高效、安全、可持续轨道上发展。
  • 袁宗军, 张建兴, 王亚楠, 谢廷益, 李墨
    物探装备. 2025, 35(2): 114-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盐沼地区施工一直是困扰物探界的一个难题。盐沼的种类繁多,不同地区的盐沼特点各不相同,通过表面观察很难发现其内在特征及对施工的影响,尤其对于钻机的选择和钻井的施工都增加了难度。本文通过一个成功运作的井震联合项目,简单介绍盐沼施工中遇到的难题以及解决方法。主要包括不同盐沼区域的钻机选择、使用防误轮来减少误车、钻机误车后如何救援、成井塌方后如何使用拔管器进行补救、收割机如何改装成运输设备等。
  • 刘欣悦, 崔祎, 程孝义, 耿彦彩, 张浩
    物探装备. 2025, 35(2): 118-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eSeis节点设备在地震勘探采集作业中的逐步应用,各类故障问题不断涌现,研究人员持续作出优化改进,各类问题逐渐获得相应的解决方法,唯有“诡站”产生的“红柜现象”一直是维修工作中的难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简析了“诡站”的故障原因以及“红柜现象”的产生原理,通过分析电路并依据电压跟随器的基本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红柜”解决方案。本方案能够在不改变站体原有测试结果的情况下,有效隔离“诡站”对其他站体采集指标测试的影响,使“红柜现象”不再发生。
  • 何媛媛, 李春芬, 周天宁, 刘元坤, 曹叔巍
    物探装备. 2025, 35(2): 12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数据在物探工序自证合格中逐渐开始应用,尤其在井炮施工过程中,钻井点位信息、钻井深度、药量等信息都需要通过录制视频方式来自证合格。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因为操作人员与设备不一致,导致多媒体数据良莠不齐,钻井工序信息不能准确获取,给后期整理带来非常大的难度。本文使用FFmpeg视频图像处理方法,将炮点状态信息以水印的方式加入物探工序自证合格的视频中,从而完善野外自证合格工作流程,也大大提升了室内整理的速度,实现了视频水印在物探工序自证合格中的首次应用。
  • IT与装备
  • 王凯基, 张娜, 法炜, 刘小峰, 韩中华
    物探装备. 2025, 35(2): 126-128,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可控震源控制系统传感器电路模拟是采用电路模拟可控震源控制系统传感器的动态响应,配合可控震源控制器实现可控震源的安装标定、振动扫描控制功能。PELTON公司设计模拟器年代久远,多数电子元件已经停产或是非标,造成目前维护成本高,严重影响了震源控制器故障排除、维修,制约着高效采集技术保障。为了便于震源控制器的故障排除及维修,本文介绍了基于震源控制系统传感器特性,采用最新标准贴片器件设计的可控震源控制系统传感器电路模拟器,结构小巧,操作简单,运行稳定。
  • 杨曦, 任宜林, 宋立辉, 封召鹏, 任勇
    物探装备. 2025, 35(2): 129-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eSeis Neo是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陆上高精度地震勘探需求而全新研发的一款新型节点仪器,目前已在国内多个探区规模化应用。在节点仪器的制造中,焊接缺陷会严重影响节点的充电和数据下载等功能。针对节点仪器在人工焊接中存在焊接效率低、质量差等缺点,本文介绍一种结合先进的机器视觉和运动控制的自动焊接技术。eSeis Neo节点仪器制造实践表明,该技术具有焊接效率高和焊接一致性好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 学苑与信箱
  • 赵欢, 张亚梅, 孙军和, 郭恒博, 占春启
    物探装备. 2025, 35(2): 133-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避免在沼泽等松软地带频繁误车,BV330ZZ型可控震源选用了加宽轮毂和轮胎。在实际使用中提高了通过性,但在后续生产中陆续发现所有震源轮毂出现裂痕,严重影响到了震源行驶的安全性。本文对该震源轮毂进行理论受力分析和计算,用三维建模软件建模并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受力试验模拟,得到了轮毂在行驶状态下的应力图和应变图,由图可知轮毂过早损坏的主要原因是轮毂的结构设计存在缺陷。最后,根据软件分析结果对轮毂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和修复。
  • 张建军,梁福河,聂明涛,齐先强,白宁
    物探装备. 2025, 35(2): 137-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可控震源平板—大地耦合模型对震源振动指标有直接影响,是分析和设计震源的关键因素之一。震源振动性能受到自身机械系统的影响,也受到地表特性的影响,研究地表特性对震源性能的影响规律显得尤为重要。地表阻尼和弹性是影响震源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低阻尼会造成平板振幅变化比较大,特别是共振频率时,发生明显的共振,低阻尼也造成平板和重锤相位差迅速变化,高频时接近反向。平板—大地耦合模型分析表明,高频时平板加速度和重锤加速度比是由重锤平板质量比限制。共振频率是影响高频扩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共振频率越高,相同频率下平板和重锤相位差越小,所以必须控制平板质量以提高共振频率。